談煙囪防腐工程,首先先談一下,什么是煙囪?煙囪的主要組成部分有哪些? 煙囪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基礎; (2)簡身,包括:筒壁;內村(或內筒)與隔熱層(或保溫層); (3)平臺; (4)避雷裝置 (5)航空障礙標志。 1、基礎 基礎承載著整個上部結構荷重,上部結構通過基礎將荷載傳遞給地基?;A的大小要滿足地基承載力的要求和變形要求,其埋深除與地質條件有關外,還要滿足凍脹要求和穩定要求。通常情況下,基礎理深一般可取煙囪上部高度的1/20~1/50,最終深度應以滿足基礎穩定和基礎底部不出現拉應力為原則。 基礎的形狀以圓形和環形居多。圓形和環形(包括殼體基礎)是最適合上部結構受力特點的,是最為經濟的煙囪基礎形式。當地下空間受周圍建筑限制時,也可采用正多邊 基礎。 基礎的形式主要有毛石基礎、素混凝土基礎和鋼筋混凝土基礎。毛石基礎和素混凝土 基礎為剛性基礎,多為環形,主要用于磚煙囪(見圖1-3)。鋼筋混凝士基礎應用最為廣泛,包括圓板基礎、環板基礎和殼體基礎,其中殼體基礎受力最為合理和經濟圖,填料隔熱層有松散型和制品類板材兩種,厚度一般采用80mm~200m。松散型填料由于比制品類板材下沉更嚴重,造成下沉部分成了空氣隔熱層,影響了隔熱效果。因此,一般宜采用制品類板材隔熱層。為了降低隔熱層的下沉影響,應在內襯上設置間距為1.5m~2.5m整圈防沉帶。 保溫層與隔熱層的作用類似,主要用于內筒外表面其作用除了保證內外筒活動空間的溫度不超過人們正常工作溫度外,尚有保證煙氣溫度維持較高水平,避免或減少煙氣結露的產生。 (3)鋼簡壁; (4)玻璃鋼筒壁。 2、內襯或內筒內村是分段支承在筒壁牛腿之上的自承重結構或依靠分布于筒壁上的錨筋直接附于筒壁上的澆筑體,其主要形式如圖1-6和圖17所示。內襯主要作用如下 (1)減少筒壁的溫度作用 (2)確保隔熱層的完整性; (3)減少煙氣對筒壁的侵蝕; (4)減少煙氣的熱損失。 內襯每個區段高度一般不超過15m,厚度為120mm,250mm,并支承在筒身環形牛腿上。內襯區段的連接,應使上部區段不妨礙下部區段的自由伸縮。由于煙鹵底部煙道孔較大,內襯厚度往往采用一磚半厚。根據近年來煙囪檢測結果,砌筑內襯為120mm時,煙氣滲透現象較240mm內襯明顯嚴重。當煙囪內表面可能結露時,內襯各段的連接處,應設置耐酸滴水板。內筒與內襯的作用類似,僅僅是與外筒的距離和承重方式發生一些變化。內筒與外筒之間有足夠的距離,形成了通風與通行通道。一方面可使得砌筑類內筒在強力通風下形成反壓力,大于內部煙氣壓力,減少煙氣滲透作用;同時也有利于內筒的檢查與維護,方便內筒的更換與管理。 按材質劃分,內筒主要包括鋼內筒、磚內筒和玻璃鋼內筒;按受力方式劃分,主要包括自立式和懸掛式,并細分為整體自立式(或整體懸掛式)和分段支承式(或分段懸掛式)內筒。磚內筒一般為分段支承,區段高度為20m-30mo 3、隔熱層與保溫層 隔熱層是置于筒壁與內村之間,使筒壁受熱溫度不超過規定的最高溫度。隔熱層包括空氣隔熱層和填料隔熱層。 http://www.kxcayc.top -- 煙囪防腐
|